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国将亡,必多制。
——《左传·昭公六年》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命人“铸刑书。”
按照杜预的解释,所谓的“铸刑书”
,指的是将国家的法律条文铸于鼎上,“以为国之常法”
。
将国家法律公然铸于鼎上,目的无非是两个:其一是使法律彰显于光天化日之下,从而结束“刑不可知”
的神秘化历史;其二,凸显法律不可改易的威严。
子产铸刑鼎,在历史上意义重大,有学者将之视为中国第一部成文法的正式发布。
然而子产的这一做法却遭到了叔向的严厉批评。
叔向是晋国著名政治家,孔子尊称他为“古之遗直”
。
邻国铸刑鼎一事,竟然让他移书子产,据理力争,可见此事非同小可。
这封信开头就说:如果我原先对你的政治主张还抱有期望,那么这种期望现在已经停止了。
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叔向认为,“民知有辟(法),则不忌于上。
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
“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国将亡,必多制。”
子产的回信不卑不亢,倒也很值得玩味。
他说:我不能遵从您的意见。
我不才,不能像您那样长远地考虑子孙后代的事情,我的目的在于救世啊!
在那封著名的信件中,叔向似乎倾向于将法律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从表面上看,他的观点确有维护“礼制”
的动机。
但他真正感到担忧的,是“铸刑鼎”
的后果——对法律的条文的种种利用,会使法律本身变成一纸空文,然后统治者必须用更多的法律条文加以补救,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关于这一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用叔向的观点时,把话说得更为明确:“禁令益多,防闲益密。
有功者以阂文不赏,为奸者以巧法免诛。”
实际上,叔向所要维护的“礼制”
本身也具有法律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高于子产的“成文法”
,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以礼为本,以法为末这一信条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两年前,我去哈佛访问,黄万盛教授曾向我提及,有一位韩国留学生写了一篇博士论文,题目似乎就叫做《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宪法》。
可惜的是,这篇论文我至今没有读到。
发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这场礼、法之争,也使我联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在西方,现代小说恰恰是伴随着对现代法律的质疑和批判而诞生的。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到加缪,都是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零点更新,唯一奢望和弄乱玫瑰求收藏婚恋年龄差甜度爆炸1十六岁那年,檀茉初见谢祁琛,男生白衣黑裤站在香樟树下,面色清润,望向她的眼底带着温柔笑意。她心跳如小鹿乱撞,然而对方始终把她当妹妹...
关于妻子出轨后神秘人发来的大尺度床照,装满大人玩具的快递箱,还有妻子那充满漏洞的敷衍搪塞欺骗!肮脏!背叛!阴谋!当爱情被撕成碎片,这糟糕的婚后生活让我无法呼吸。在这灯红酒绿的欲望都市里,只有最老道的猎人才能生存。...
重活一世。站在前人肩膀上,搏浪世纪之交。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自己,实现曾经的梦想。这是一个风和日丽,青春灿烂的日常故事。...
落地一把AK47,天下舍我其谁。擎苍重生三国,纵横于乱世之中,招揽名将,训练士兵制造武器,世界称王。尽在新书落地一把AK47三百年后的宇宙,因为宇宙之光的出现,...
嬗变的历史,沸腾的大陆,数风流人物,谁主沉浮?崛起于草莽,发迹于战场,纵横于庙堂,且看一个卑微者的皇者之路!...
日更悬疑惊悚解密微克已完结逃离疯人院真人剧本杀天选预言家国王的剧本杀游戏查无此人,点击作者专栏可见接档文这是一封求救信(刑侦)白色巨塔无限求预收本文...